發表時間:2020-09-23
20例厭學兒童家庭治療的案例分析
湯曉梅
202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眾所周知的新冠疫情導致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通過網絡來學習,居家學習和生活沒有在學校里那么有規律和規矩,許多孩子壞習慣猛增,許多家長壞情緒爆發,導致家庭內親子矛盾激化,孩子也有了一些不良反應,以焦慮抑郁的情緒表現和厭學上網的行為表現最為突出。在接待的20組家庭中,兒童青少年厭學問題的家庭占100%,被家長認為有上網問題的占80%。根據我國權威調查顯示,2014年的數據70%的中學生80%的大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厭學。2012年更細致的數據顯示,中學生厭學檢出率在20%-53%之間。小學生樣本的厭學檢出率在15%-28%之間。數據是驚人的!愈演愈烈的厭學問題網絡使用不當問題,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心頭的一顆毒瘤。如果來訪者診斷為“網絡成癮”、“抑郁癥”,這是必須轉介到醫院精神科去治療,但實際工作中發現五例孩子的厭學行為背后又常常伴隨著不典型的網絡使用不當和抑郁情緒,讓我這位身處第一線的心理咨詢師著手就“厭學”這個問題開展工作時,遇到重重困難。
面對這個非常實際的困難,我重點學習了三位大咖:李松蔚、李旭、劉亮的相關課程,摸索出了一點工作經驗,在此拋磚引玉,不到之處多提寶貴意見!
第一點:從整個家庭系統出發去尋找,孩子缺乏學習動力之因。例如一個小學女孩,她不愿意上學。探究深層原因是從小到大作為軍官的父親與她特別的疏遠,經常給她很多的批評,父親與家人聚少離多,父母之間的關系也不好,母親經常在女兒面前抱怨父親的種種不是,使得孩子無法真正從內心去認同她的父親。與此同時呢,由于母親在婚姻中備受冷落,她無意識會希望女兒與她站在同一條站線上,以彌補情感的缺失。女兒為了母親,就會逐漸放棄向外發展的欲望??吹搅爽F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系,可以讓許多父母對孩子身上的問題有了自己的反思。
第二點:調動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能量,促進整個系統發生改變。例如,我可能會去推動一位母親將她對老公的失望情緒轉化為理解基礎上的期待,重新向老公發出真誠的邀約,而不只是簡單地排斥。促使她與孩子的父親建立新的工作同盟。同時也會讓父親更多得承擔家務,甚至更多的時間與兒子共處,去更多的構建親子心理互動。夫妻倆若不考慮離婚,評估后還值得繼續婚姻關系,那么夫妻雙方都要通過一些小技巧(共享、一致與互補、確定與不確定、個體化的自由)來重建親密關系,使得家庭成員都能舒適相處,讓家庭內部的能量發生新的流動。
第三點:注重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孩子從點滴點改變。在咨詢室里,我常常和孩子的父母討論得熱火朝天,一起密謀各種對付孩子的策略,包括怎么回應孩子的無理要求啊,如何管理孩子的網絡時間?如何應對來自老師的壓力???如何調動各種資源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以及如何幫助孩子選擇適合他的學校。對細節的關注和創造性的突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點:靈活運用不同流派理論技術,促進孩子從厭學到樂學。今年經手的二十例厭學案例,沒有兩個案例的處理方式是一模一樣,但都繞不開三大心理學理論,摸索出一些規律:精分常用于不愿自主來訪的學生(孩子不愿來訪背后肯定是親子關系有嚴重問題);認知常用于小學高年級以上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學生;行為常用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厭 學 | |||||||||||||||
![]() | |||||||||||||||
精神分析:潛意識 | 認知主義:絕對化 | 行為主義:刺激-反應 | |||||||||||||
1.呈現潛意識需求例:自己的厭學可以讓父母停止其它爭執,統一戰線,并注孩子并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吸引父母的關注。2.適當滿足需求。例:父母學會重建親密關系,和睦相處,創造舒適家庭生活 | 1.呈現絕對化信念例:自己認為學習又累又苦不學習也能好吃好睡。2.改變不合理認知例:尋找不學習帶來的不良后果和學習帶來的巨大好處。從而挑戰這個絕對信念,改變不合理認知。 | 1.呈現厭學的“刺激-反應”鏈條。例:學校里不良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作業過多的壓力,學習成績過高的要求,跟不上學習進度等等。2.打破舊刺激反應鏈條,給予新的強化例:獎勵好的表現。 | |||||||||||||
![]() | |||||||||||||||
樂 學 |
通過以上關鍵點的調整,這些前來求助的家庭絕大部分有了非常好的改進。有的家庭的功能有了質的飛躍,有的家庭發生了給我瞠目結舌的變化。這里面還包括一例被醫院診斷為抑郁癥的孩子,在用藥期間我配合開展心理咨詢,效果很好。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有些家庭情況遠比我想象的復雜,咨詢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了參與咨詢的成員有非常強烈的阻抗,所以“佛渡有緣人”,不匹配的案例要學會放手,也要反思自己能力不夠,不能過于勉強。
通過對20例案例的回顧,我非常清晰而又痛苦地看到發生學習動力不足或者厭學的孩子,實際上與家長個人的問題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這些關聯包括家長個人發展的停滯、自我覺察的缺失、對父親和母親意義的迷茫、對家族精神傳承的忽視、對生命意義的困擾等等重大人生話題。如果他們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早期、在厭學出現的早期、在厭學加劇的早期,能夠盡早意識到家長自身的問題,盡早的進行一些調整,孩子后續發生嚴重厭學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即便發生厭學,父母給予恰當的支持,也會中斷惡性循環。更重要的是,如果更多的家長能夠用恰當的方式來應對孩子們學習上遇到的挫敗,孩子在整個12年的學習時間里會增加多少美好的記憶和進一步成長的動力。因此,我覺得對家長的預防性教育非常非常。希望通過提升父母的教育能力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預防厭學的發生和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少受痛苦。
最后,我要感謝那些來訪的爸爸媽媽們,感謝對我的信任!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令人尊敬、令人贊嘆、油然而生發出來的改變的勇氣智慧和創造性的力量!讓我對母親和父親的偉大有了更加近距離的體驗,讓我更有信心和力量,迎著挑戰走下去!